家教智慧故事:“听话儿童”是问题儿童




维维现在终于是个父母和老师眼里的乖孩子了。她上幼儿园的时候,没有作业、没有严罚的气小学之后,她氛给了她三年的快乐生活,但刚上小学就感到了痛苦,因为她的行动无论如何也跟不上老师的节拍。当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喊“一二三,手背后”时,她怎么也难以坚持一直把手背在后面不拿出来;当老师上课提问题的时候,她总是不记得要举手回答问题,而是先把答案说了出来;当老师让同学们排队回家的时候,她总是一眼看见了来接她的爸爸,就忍不住从队伍里跑了出来……

老师非常恼火,她让维维抄作业100遍,让维维在课堂上罚站。在老师和父母的“紧密配合”下,维维终于变成了“听话”孩子她不再淘气,不再玩耍,但她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“我不想上学了”。

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,听的最多的词儿,也许就是“听话”二字了。
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,就是淘气的孩子是不好的。因此,他们在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下不得不努力做个听话孩子。但这样做的结果,却有可能使中国孩子具备了“独立性差”“、胆小”等缺点。然而,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,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。

为什么“听话”儿童是问题儿童呢?
稍加观察即可发现,所谓“听话”儿童,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也提不出来,为了讨人喜欢,更不与长辈争论。实际上,只强调“听话”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奴性,使孩子丧失独立性,对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,对邪恶势力不敢抗争,以致于人格扭曲,成为“问题儿童”。媒体中经常报道的某某模范人物自杀或犯罪,人们常常大惑不解,但他们从荣耀走向毁灭的主要原因,往往都是由“问题儿童”演化为“问题大人”的。但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,更显示出此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。

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对上述症状感触颇深。
他根据自己在美国工作多年的经验指出“:中国研究生胆子比较小,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没有冒险精神。其实拓荒工作或研究工作的内容,总是一半熟识,一半陌生的。”杨振宁教授认为,中国孩子受到严格的管教,他们比较肯听父母和老师的话,而且“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非常谦恭,不敢想不敢做“未知”的事。

我曾经采访过文学大师冰心老人。她以爱心温暖了无数儿童和成年人,在对待儿童的评价方面,老人也有着独特的见解。她曾说“:淘气的男孩是好的,淘气的女孩是巧的。”

这句话为无数被冤枉、被委屈的孩子们伸了冤,也曾经引起过无数人的关注。
怎样解放儿童,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与判断力?提出下列建议:
1.经常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。
家里有什么事情,可以和孩子讲一讲,让孩子了解情况,并征求孩子的建议。也许孩子的意见很幼稚,但没有关系,孩子毕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,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建议,父母们应对孩子的建议给予重视和鼓励。

2.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,让他决定自己的事情。
父母不必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,更不要总是决定孩子的事情,这样做,一方面剥夺了孩子的权利,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适当给孩子一些决定权,让他们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、背什么书包、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小组、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。

3.鼓励孩子争辩。 辩论的过程对孩子很有益,是一种头脑的训练。当孩子和同伴争辩的时候,父母尽量不要阻拦,要看看孩子是怎样争辩的;当孩子和父母争辩的时候,父母更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的言论,应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和老师发生了争辩,父母则要听听孩子怎么说,不要因为孩子和老师的意见不同,就先把孩子训斥一顿。

4.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。
孩子询问一些问题时,父母可以让孩子先想想,让孩子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,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对孩子的问题全部予以回答,则可能失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。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己思考问题。当然,有些问题可能太难,让孩子完全自己思考也不太现实,这时父母可以适当对孩子做一些提示。

王老师介绍 我在个人微信朋友圈,每日分享四年级语文学习资料,你若需要可以加我微信好友,微信号:hb6952  (王老师在线教育实践者,生活在浙江金华,从事教育工作长达6年) 更多学习资料请访问:www.51zjedu.com